市場快訊

美國矽谷銀行危機

EDIT BY LAUREN 2023/05/25
       

矽谷銀行的客戶大多為新創公司、風險投資公司,2022年科技股大跌,市場資金退潮,借款利率大幅增加,這些新創企業不再像過去一樣可以很容易地從市場募集低利率資金,而創投公司也減少投資,導致市場資本乾涸,因此這些企業開始轉為從銀行提領存款使用,因為公司還是在燒錢,還是要投資跟付員工薪水,這導致矽谷銀行存款持續流失,甚至造成「擠兌」。矽谷銀行賠本出售手中持有的債券,並在認列18億美元的虧損後,於市場募集22.5億美元資金,要用來強化銀行的資產負債表。結果消息一出造成投資人恐慌,銀行股價大跌。之後矽谷銀行的客戶們開始驚慌失措地提領現金,瘋狂地擠兌潮壓垮矽谷銀行,不得不宣告倒閉。

因為銀行必須因應不斷增加的提款需求而被迫賣出債券資產,認列損失,而這又可能引發新一輪的擠兌潮,例如包括矽谷創投教父 Peter Thiel 在內的許多風險投資公司,都紛紛建議他們投資的新創企業將資金撤出「矽谷銀行」,最終造成周轉不靈而遭政府接手監管。

 

雖然外界公認矽谷銀行倒閉肇因於聯準會升息,但是其實矽谷銀行本身也要負起很大責任。矽谷銀行的客戶集中為新創和科技公司,且矽谷銀行將大量資金投資在美國政府長期債券,導致一旦面對升息,就顯得異常脆弱。

杜克大學的教授哈維 (Campbell R Harvey)直指,銀行的投資資產必須多元化管理,像矽谷銀行這般過於單一的資產組合,在特定環境條件下或許能拉高獲利,但在另一種環境下,就會不堪一擊。

 

除此之外,矽谷銀行倒閉的近因在於公開募資22.5億美元與認列18億美元虧損,引發大眾恐慌。就有行內匿名員工認為,假如矽谷銀行透過私下管道尋求資金支持,或者面對危機時能夠應對得更為進退有序,不挑起外界恐慌情緒的話,本應是有機會度過此次困難。

 

硅谷銀行因資不抵債在48小時內倒閉後,3月10日由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(FDIC)接管。 美國財政部、聯儲局及聯邦存款保險公司12日晚間發表聯合聲明指,正採取果斷行動,以增強公眾對銀行體系的信心,並向硅谷銀行存戶保證,可以在13日周一取回所有存款。聯準會之後更宣布推出250億美元的銀行定期融資計劃(BTFP),向所有美國聯邦保險存款機構提供最長一年的貸款,來增強銀行體系以及投資人的信心。

美國總統拜登出面向大眾喊話,「你們可以對你們的銀行存款有信心」;財政部長葉倫也表示,對美國的銀行系統有信心,強調政府雖不會替矽谷銀行紓困,但一定會滿足存戶的需求。

 

政府針對SVB倒閉風波所提出的任何計畫都不會救助銀行本身、銀行股東和無擔保債權人,而銀行高層主管都已免職。同時政府也強調不會動用一般納稅人交的稅金、不會將採取措施的成本轉嫁納稅人。美國財政部長葉倫(Janet Yellen)便直言政府的種種措施「不是救助紓困」。

 

在SVB倒閉所造成的金融市場震盪下,美國政府快速採取的各項舉措,目的均在增強公眾對美國金融體系的信心——為免投資人恐慌而導致進一步金融危機發生,監管機構深知此時必須確保穩固可信的資金保證和現金流。

在亞洲,由於SVB是中國與美國新創科技公司雙方進行業務合作的重要融資橋樑,SVB倒閉也對許多中國基金和新創企業造成挑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