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場快訊

連續11季獲利的德意志銀行

EDIT BY LAUREN 2023/05/04
       

歐洲央行長期實施零利率政策,讓銀行難以獲利,許多銀行只好轉向高風險交易以賺取報酬,不斷擴大衍生性金融商品部位。至2013年底,德銀持有的衍生性商品名目價值,高達75兆美元,相當於當時德國GDP的20倍。

此外,德銀還運用其龐大的影響力,操縱「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」(LIBOR),遭英美當局求償25億美元。同年,美國聯準會(Fed)及紐約州金融服務署,以德銀幫伊朗、敘利亞等受制裁國家藏匿資金為由,裁罰2.58億美元。

2016年,美國司法部因為德銀發行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,對德銀開出140億美元罰款,相當於當時整間德銀的市值。被裁罰之後,原先的獲利模式也連帶被禁止,股價重挫、虧損連連,德銀只好展開增資、稀釋股東權益,同時發行高風險的巨額應急可轉債(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,簡稱CoCo Bonds),陷入惡性循環。

2019年,德銀忍痛重整大刀闊斧重整,除了辭去多名高層,更大舉裁員1.8萬到2萬人。德銀矢志停止擴張、擺脫對高風險業務的依賴,與多名機構客戶脫鉤,大幅減少歐洲以外的證券交易,轉而聚焦在國內客戶。此外,更成立「壞帳銀行」,專門處理2880億美元的不良資產,將資產負債表縮減五分之一。重整後,業務確實回到正軌,2019年來,資產規模穩定維持在1.3兆歐元左右,至今也已經連11季獲利,擺脫過去長年虧損的陰影。

德意志銀行會步上瑞士信貸的後塵嗎?瑞士信貸長期經營不善,不僅虧損且訴訟纏身,《經濟學人》指出,讓瑞士信貸快速倒下的一個原因是,該銀行所持有的存款幾乎都沒有存款保險。至於德意志銀行,儘管近年來經歷巨幅的重組與改革,銀行仍有獲利(去年淨利為57億歐元,為上年的2倍),且旗下持有的消費者存款約有7成以上獲得存款保險的保障。這是兩家銀行主要的差異。

宣布裁員800人

根據《路透社》報導,全球金融業在第一季經歷動盪,雖然投資者普遍對銀行股感到恐慌,不過受益於利率上升帶來的收入增長,抵銷掉投資銀行業務的損失,讓德意志銀行在第一季繳出漂亮的成績單,達成連續第11季獲利,為近10年來最長的連續獲利紀錄。

 

然而,德意志銀行的CEO索英(Christian Sewing)表示,銀行還需要進一步加快調整的腳步,宣布將裁員800人,主要被裁撤的職位為非面向客戶的高級職位,裁員是未來幾年內削減成本的幾項措施之一,德意志銀行目標要將成本降低5億歐元。目前德意志銀行的總員工人數約為86700多人,裁員800人尚不到員工總數的1%。

 

美國半數存款沒存保 3成銀行規模比矽谷銀行小

從美國矽谷銀行倒閉事件來看,迄今美國已有3家區域銀行關門。一連串的銀行倒閉事件顯示,美國矽谷銀行垮台並非單一個案。《經濟學人》指出,美國大約有5成的存款沒有存保,仍有3分之1的銀行規模比矽谷銀行還小,這些區域性的小銀行必須提升資本,以因應可能的風險。

在劇烈的升息循環下,體質較弱的銀行很快出問題,同時也暴露金融體系存在的許多沈痾,美國銀行體系似乎比外界想像中來得脆弱,至於歐洲的大型銀行也沒有想像中來得強健。銀行是基於誠信的產業,當信任崩塌時,即使如矽谷銀行這樣的區域性中型銀行,也會掀起巨大漣漪。矽谷銀行倒閉引發的骨牌效應不容小覷,投資人最好繫緊安全帶。